最新更新
南滨路上好戏正当时
市民在观看川剧变脸表演。
今年儿童节,南滨路的弹子石老街挤“爆”了。
百年老街化作国际大舞台。在街角巷陌偶遇巨型发光眼睛表演《视觉三重奏》,海关石阶梯上欣赏巨桨红绸《川江号子》,王家大院的戏台下感受一出新派魔幻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首届重庆南滨国际戏剧节(下简称“南滨国际戏剧节”)启幕当天便吸引了20万游客的光顾。三天时间,前来参加南滨国际戏剧节的游客就突破了40万。
明眼人已能看出,南滨路上演的好戏除了那实实在在、蹦蹦跳跳的演员倾情演出的一幕幕,更重要的是南滨路从“美食一条街”到“戏剧一条龙”,朝着西部最具影响力戏剧节的演变。文化自信推动南滨路文化产业的繁荣,而这样的繁荣正引领着市民文化消费的新需求。(文/陈思易 图/崔景印)
古朴街巷上演当代戏剧
以“醒”字为主题的南滨国际戏剧节,由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的24个演出团体带来了228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为了让戏剧节充满看点,戏剧节里包含了舞台大戏、街头嘉年华、论坛、音乐分享会、全民戏剧工作坊海选5个单元,涵盖了戏剧、音乐、舞蹈、杂艺、评书、川剧、多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今年戏剧节的亮点莫过于加入了川剧元素。”为了用好川剧元素,主办方诚意十足。由重庆籍著名演员梅花奖得主吴熙主演,登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新派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与观众亲密接触、深刻感受,“这些剧以前只能在上海、北京才能看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热剧,简直是天大的幸福。”曾在重庆邮电大学就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林艺说起刚刚在弹子石老街王家大院里看过的热剧满是激动。林艺说,为了能买上票,她早早约好了朋友,搜罗整个网络做好买票攻略。
几乎在去年同一时间,也有来自中外的10余个知名剧团,带来了102场演出,吸引20万人涌入南滨路。北美加拿大打击乐团带来的BAM撞击,101魔术工作室表演的《艾里克的魔法世界》,敲打得叮咚响的非洲手鼓,还有在宴会上BiG嘉年华团队里四处游走的“送喜小丑”和法国巨人剧团的《LES TOURISTES》木偶剧团都让游客兴奋不已。
全民戏剧工作坊的导演袁野对南滨路戏剧节有着这样的理解。他说,南滨国际戏剧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看一场剧或者看一出戏。这样的戏剧节承载更多的是,与艺术的零距离互动和体验,是市民对高雅艺术化作民间艺术的热捧与追求。
表演现场人头攒动。
南滨之上的看剧新方式
在开埠口岸的王家沱地区,弹子石老街里,商贩吆喝、商品琳琅满目,百年前的盛景再现眼前。但和百年前又不同的是,今天的弹子石老街,市民走在每条巷陌、每处转角或者每个屋檐下都能和曾经远在戏台上的演员艺术家零距离互动。
土生土长的重庆直男刘明举是慕名南滨国际戏剧节里的《川江号子》来的。夺目的红绸巨桨在眼前扇动,洪亮的川江号子在耳边荡漾,“这个节目好,能体现我们川渝男人的气概。”在海关石外广场上,一场熟悉又亲切的实景剧《梦回山城》点燃了围观重庆人的巴渝情愫,戏剧巡游和戏剧快闪连通了市民对嘉年华玩乐之心,巡游演员在游客面前摆出各种pose,他们手里的气球转眼之间就来到了游客手中……总而言之,在这场戏剧盛宴上,每个节目与市民的互动交流都是必备环节。
曾经在303剧场工作的黄青回忆,去年的艺术节上,法国巨人剧团的木偶剧团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大,更多的是因为这些洋气的‘舶来品’,更容易吸引市民眼球。”
戏剧节上,传统的现代舞根据时代的发展,作了一定创新和改良而获得了更多的粉丝。“这些现代舞结合了当下时代的话题,舞者们用身体呈现出一个又一个主题,让观众看得懂,看得明。”家住国际社区的张倩云虽然已是辣妈,但从小学习舞蹈的经历,让她在这场戏剧节里找到了共鸣。
独具特色的表演场地,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与时俱进、扣人心弦的戏剧内容,天时地利加上人和,南滨国际戏剧节成功吸引几十万游客前来参与显得顺理成章。
质量够高才足够左右消费
快节奏、高质量、亲民化的形式和内容为市民所青睐,南滨路上的文化产业告别了枯燥无味。而这样的高品质艺术盛宴不断发酵升温,当然也离不开南岸区近年来在文化产业上花的大力气。
杜莎夫人蜡像馆、施光南大剧院、长江当代美术馆、精典书店、原·美术馆、国际马戏城、303话剧社、故宫学院重庆分院……一个个重磅文化产业项目、活动纷纷选择了南滨路,170多个文化产业企业在南滨路上扎根,以文化为主要业态的南滨路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而更大的认可是,去年南滨路拿下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块硬牌子。
的确,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让市民的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加上市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市民对于文化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得到释放。
“但绝不是说,市民消费了就是认可了,要让市民持续进行消费,才是对南滨文化产业的肯定。”质优价廉的大众文化产品,难以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的认可。深谙此理,南岸便是从这些方面着手:上演的戏剧至少得是有深度的热剧,演戏的演员多少得够得上名气,看剧的环境一定得能营造出氛围。所以,施光南大剧院里层出不穷的戏剧节目出炉了,戏剧节上层层挑选的海外剧团确定了,全民戏剧工作坊1000多平方米的排练场也协调好了。
土壤,水,阳光,园丁的定期养护都齐全了,那埋下种子还能不发芽开花?
演员与小朋友互动。
让看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整个6月,南滨路都被浓浓的戏剧节氛围所包围。
因为文化产业的存在,南滨路拥有了独特气质与风骨。因这股气质风骨,让络绎不绝的市民在南滨路的文化产业孵化器里,扩大了城市文化消费,为本土文化消费盘出一条新路。“文化消费是衡量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文化消费市场与市民素质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会为市民带来幸福。”南岸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消费品牌,刺激文化消费,更是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加入其中,让南滨路的戏剧品牌,甚至艺术品牌深入人心。
如今,轻松而不失格调的南滨国际戏剧节满足了市民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开戏前,在咖啡馆和好友们聊上几句;散戏后在宵夜桌上吐个槽;或是漫步在石板路上,一抬头迎面来了一个踩高跷的老外。戏剧节的南滨路,就是一个大剧场,看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从去年到今年,南滨路的“文化自信”得以充分展示,也印证了南滨路上“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这对孪生兄弟,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便为文化消费添砖加瓦,打开消费新需求;文化消费蒸蒸日上,便使文化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发展新道路。是的,产业与消费,在南滨路上相融共生、并蒂花开,也为南滨路打造出独特的城市气质,逐步实现文化土壤的厚植。
南滨国际戏剧节
大学生原创戏剧大赛开赛
首届重庆南滨国际戏剧节大学生原创戏剧大赛现场。 记者 郭旭 摄
(记者 杜开舟)6月9日下午,由区文化委、南滨路管委会等共同策划实施的首届重庆南滨国际戏剧节大学生原创戏剧大赛在国瑞303艺术剧场举行,重庆各高校的在读大学生用颜值、用实力、用演技进行了一场艺术表演的较量。
本次参赛的学生均为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的在读本、专科生以及全脱产研究生。在比赛现场,他们带来了《我叫安德烈》《最后一片叶子》《秋天的怀念》《黄土地的儿子》《麦琪的礼物》5部参赛作品。其中,由重庆工商大学带来的《最后一片叶子》获得了一等奖。据悉,该作品改编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同名短篇小说,导演将这一发生在华盛顿老格林尼治村的故事进行再创作,保留了贝尔门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用话剧的形式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展现小人物的伟大以及人性最美好纯真的一面。
“重庆正在形成文化向南的发展趋势,而在南滨路的吸附带动下,文化项目、文化名人、文化活动越来越向南岸区集中。”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月初弹子石老街开街,我区举办了首届重庆南滨国际戏剧节,其内容包括弹子石老街戏剧嘉年华、大学生原创戏剧大赛、邀请何炅等大咖在施光南大剧院进行系列演出等活动,以引进国内外优秀戏剧文化项目为抓手,让戏剧文化与市民生活相融合,传承巴渝文化丰富区域文化内涵,让戏剧文化盛况重回巴渝大地。
该负责人透露,为积极创建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今年10月,我区还将举办首届南滨国际电影节,组织开展电影讨论、洽谈电影投资、组织大学生进行原创电影拍摄和表演等,不断增强南岸的文化氛围,丰富南岸的文体商旅活动。